首页 > 注税注会

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下一个五年,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驶向何处?

  历时半年有余,经历了准备、起草、完善和审议发布四个阶段,2010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行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发布实施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十二五’时期把握时机、实现转型升级和新跨越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说。

  《规划》最显著的特点是着力行业发展与国家、地区总体战略的呼应、衔接与适应,通过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和任务,提出了未来五年行业发展的十大目标,即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明显提升,行业总收入翻一番,行业发展结构明显优化,人才培养满足行业转型发展和新跨越需要,执业准则与国际标准持续全面趋同,行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大型事务所做强做大取得重大进展,中小事务所做精做专效果显著,“走出去”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及事务所组织形式、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具体目标包括,到2015年争取实现行业总收入再翻一番,执业注册会计师达到12万人左右;培育10家左右执业网络、服务能力、收入规模和市场影响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事务所,除国际合作所外,至少有3家以上事务所迈入世界前20强之列。

  为了保障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各地区行业落地生根,各地根据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实际,纷纷制定本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行业工作重点,深化行业发展战略,奠定了各地区行业“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的规划制度基础。

  截至2011年底,已有17个省区市注协出台了本地区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行业“十二五”规划必将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

  行业人才培养战略再上新台阶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长足进展,登上了新的台阶。

  2011年,中注协为打造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新尝试: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定向选拔24名主任会计师及金融审计业务骨干进行集训;协调并推荐10名注册会计师参加中国银行稽核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引导提高行业服务金融业的能力;着手起草《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金融审计方向)培养规划》,探索完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体制;组织22名行业领军人才赴美国参加第六期行业领军人才境外培训班,拓展国际视野。

  另外,中注协还积极开展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工作。过去的一年,中注协组织举办了4期远程教育培训班,培训人数16000多人,并委托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举办培训班39期,同时指导地方注协开展本地区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工作。

  在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中注协不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此,中注协修订发布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考核办法》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资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完成了对19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在总结以往境外实习项目的基础上,中注协按照实习与就业挂钩、学生与事务所互选等原则改革学生境外实习办法,努力推动专业方向院校成为培养行业后备人才的基地。其中,76名学生已被选拨与国内事务所签署就业协议,并于2012年1月陆续赴境外事务所实习。

  此外,中注协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5年内注册会计师达到12万人,会员人数达到25万名,着力培养350名领军人才、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5000名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的发展目标。

  “三项等效”深化准则国际趋同战略

  2011年,中国准则国际趋同战略迈出新步伐,实现了“三项等效”。一是欧盟正式通过决议,确认我国审计监管体系与欧盟审计监管体系等效;二是中注协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在香港签署审计准则持续等效联合声明,确认新修订的内地审计准则与香港审计准则实现持续等效;三是双方在北京签署职业道德守则等效联合声明,确认内地职业道德守则与香港职业道德守则实现等效。

  每一次的等效都意义非凡。我国审计监管体系与欧盟审计监管体系等效,意味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众监督、质量保证、调查和惩戒体系与欧盟审计监管体系实现等效,一直困扰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跨境监管难题,在欧盟范围找到了答案。而内地与香港审计准则实现持续等效,有利于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的发展,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提高国际化水平,推动两地会计师行业的共同繁荣。

  “内地与香港实现职业道德守则等效,是两地会计师行业迈向长期合作与稳定发展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提升两地会计师道德水准,推进审计监管等效认同。”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表示。

  为了推进职业道德建设,中注协编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讲解》,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守则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另外,中注协还翻译出版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执业会计师职业道德案例、工商业界会计师职业道德案例,为注册会计师遵循职业道德提供借鉴。

  推进事务所“外修做大”和“内修做强”

  2011年,中注协不断探索各种手段,使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继续深入。2011年11月,中注协制定发布《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协议范本》,帮助指导事务所组织形式向特殊普通合伙转制,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建设。范本重点对合伙人条件、入伙与退伙、合伙人权利与义务、责任承担与追偿、合伙组织架构及职权等提出了导向性规范意见,为事务所转制后在“依法、人合、透明、效能”的体制框架下构建运行

  机制、塑造合伙文化提供了指导。一年来,国内的8家H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完成特殊普通合伙转制。可以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强做大因此而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做强做大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和执业队伍是确保会计师事务所正常运行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为此,2011年中注协为培养事务所高级管理人才,组织举办“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建设”、“如何做国际会计公司董事”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等专题高级研修班,着力培养事务所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

  做强做大还需要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为帮助事务所建立风险防范保障制度和机制,中注协成立职业责任保险联合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与保险公司洽谈,起草《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责任保险示范协议文本(草案)》,推动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

  另外,为推动事务所提高服务能力,中注协组织召开“促进行业科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建设”座谈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经营座谈会,探讨如何提高行业更好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探索事务所多元化经营道路,助力事务所做强做大。

  全面推进行业信息化向国际水平看齐

  注册会计师行业一直重视信息化建设,从硬件投入、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行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仍然保持着对信息化建设的“常抓不懈”。

  2011年,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经历了正式启动、深入调研和稳步推进等三个过程。

  2011年2月23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主持召开行业信息化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行业信息化建设作出全面动员和部署,标志着行业信息化战略的正式启动。会议提出了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并明确首先推进行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2011年4月到6月,中注协分别组织召开了地方注协、国际会计公司、中小事务所座谈会,并分赴审计署、北京市注协、广东省注协、部分事务所及软件公司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

  10月,中注协组织赴美国和加拿大考察了两国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发展状况。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形成国外协会和事务所信息化情况调研报告、中注协和地方注协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典型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等,为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12月,经行业信息化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注协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方案确定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建设原则,明确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建设步骤和保障措施,提出了行业信息化“制定规划、建设系统、整合应用”的“三步走”战略,用5年时间循序渐进地完成行业信息化建设“四大主体、四大架构”任务,全面建成“行业管理与服务、事务所管理与业务、服务经济社会”三大平台。

  “针对事务所的总体情况,我们将事务所分为三类,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规划目标、指导策略和发展措施。”中注协负责人介绍。一是已加入国际网络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本地化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使用或借鉴使用国际网络的应用系统;二是其他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使用或借鉴使用中注协遴选和推荐符合国际标准的应用系统,或按照大型事务所信息化架构要求自行开发和定制符合国际标准的应用系统;三是对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中注协遴选和推荐符合国际标准的应用系统。

  10大会计服务示范基地“领航”新业务拓展战略

  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新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履行使命的需要,更是拓展行业自身生存空间和服务范围、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改善行业竞争环境的重要途径。

  2011年12月,中注协发布《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意见》,提出以“创机制、建制度、搭平台、强保障、广推介”为总体<


阅读次数:822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